博客年龄:18年1个月
访问:?
文章:137篇

个人描述

"....油畫一般的安詳和寧靜的傷...."
————————————————
.. . . . *那些花児﹏ ... .  .
————————————————

学生学习作业4 一、在实际教学中,你是否使用合作学习?

2008-12-29 16:25 阅读(?)评论(0)

一、在实际教学中,你是否使用合作学习?为什么使用或者为什么不使用?

答:在实际教学中,我使用合作学习.因为一言堂不仅让我讲的累,也会让学生听的很累。该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还是要放下太多的顾虑让学生大胆地合作。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会让你耳目一新,当然我也可以用学生自己的方法再去教学生。在适当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也会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些时候不用老师和其他人来指正。而且也更能让他们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

二、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请提供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案例。

答:合作学习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的技巧技能、团队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惑: 1、正如曾教授讲到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好同学往往起主导作用,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更多的知识;差的学生往往成为被领导者,成为配角。 2、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一部分老师为了合作而合作。合作学习应建立在一种独立的基础上,合作是完成个人不能完成的任务。什么时候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把握不好,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物理学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非常常见也十分必要。但是,在一些课堂,合作只被当作一种点缀,流于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在一节物理课上的情况就非常具有典型性。在执教《牛顿定律》一课时组织了一次合作学习,老师引导同学们交流了同学间发生的典型事例,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合作讨论在生活中自己与同学是怎样相处的。合作非常有“特色”: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几个学生就围在一起叽哩呱啦,满教室嗡嗡作响的声音,每个人都在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大约一分来钟后,老师觉得按照预设,讨论时间差不多了,于是说“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张口便说各自的“高见”。在《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像上述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情景还是比较普遍的,往往是看上去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但仔细观察,要么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楚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想缺少理性;要么各做各的,有的在闲聊说笑,有的在做自己的题目,有的干脆旁坐发呆等等,学生的思考只停留在浅层,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活动。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也成了一个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有的在课堂上乱溜达,有的在讲台前等待,有的干脆低头看教案,以为这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这是无效的“放羊式”教学。

三、案例分析

请您选择一个案例,从合作学习的角度分析其中的问题及原因,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讨论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克服这些问题,学会与他人有效合作

案例1

答:

问题:

     案例1中老师在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上,针对小组合作中各类程度学生的差异,让学生按照混合分组的原则,进行搭配,将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分配到一组,进行讨论交流。这样确实为那些基础知识牢固、思维敏捷、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空间。但是,却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像第五小组的差异分配就不太明显,偏属于“同质同组”成份。当面对老师可能提出的跨越性较强的问题,案例中那位平时少言寡语、腼腆的男孩,甚至是有些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和反应慢的学生来说,他们却不知从何想起,从何说起,从何做起。

原因:

      合作学习中无可避免地会存在着部分怯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学生,也有属于学习品质“懒惰”的,习惯于“以逸待劳”的学生,他们往往都会成为合作中的盲区,然而教师又往往做不到全员兼顾。由此下去,那些爱发言、有能力的孩子表现越积极,那些缺少自信、能力稍弱的孩子越来越“沉默”。结果就会形成:能学多学的学生学得 “兴致盎然”,而不能很好参与的学生自然而然学得“兴尽意阑”,从而导致了合作学习中的“两极分化”。严重时,可能会使得合作探究性学习流于形式。

解决:

      1、关注“面”。组织合作学习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比较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中生成性资源要具有敏锐度。

      2、关注“点”。在合作学习活动设计上,为发展较落后的学生留下思维、创造的空间,合理利用小组中的差异,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建构知识结构,开展互助,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有效合作,构建充满活力的合作学习课堂!

案例2

答:我认为在本案例中导致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老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理解等合作精神造成了学生合作精神的缺失,从而不能进行基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不能起到促进个人发展的作用。如果只是单纯的认为合作学习是小组活动的必然产物,忽视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那么小组的“树”上就不一定能结出合作的“果”。因此,我认为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建立合作的群体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引导学生认识到评价侧重于激励与发展,应更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的状况,侧重于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案例3

答:

问题:

以上案例,学生不能积极有效的讨论,争论、吵闹不停,不懂得倾听别人的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交流、讨论后没有归纳和总结。而这个男孩的行为恰恰说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是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造成的。也有同学是故意捣乱、恶做剧。

原因:

教师片面地认为合作学习就是为了转变学习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合作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内容,合作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故没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致使学生不会合作。

矫正策略: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把学生人际交往与合作技能的培养当作一个重要目标加以实现,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教给学生合作技能,并理解这些技能的确切含义(如:怎样倾听?如何表达?)。其次,教师可以深入小组,示范引路,让学生耳闻目染,通过模仿形成合作技能。第三,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让孩子熟记于心,在合作过程中自我调控。以下是北京小学杨敏老师推荐的合作技能儿歌:“听取发言不插嘴,分析比较求领会;说明理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求助别人要心诚,注视对方稍欠身;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人学着做;自控发言尽量轻,服从集体留个性;帮助同学要主动,诲人不倦情谊浓;支持对方心坦荡,高明见解倍赞赏;说服别人先肯定,语气婉转少批评;建议之前多思考,分工合作效果好;协调彼此求默契,交往合作争第一。”这样,通过长期的有目的的培养、训练,一定会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合作技能。此外,还应在每一个合作小组内健全组织,明确责任,严肃纪律,在合作过程中加强管理和调控,从而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高效进行。

   其实,合作学习要做到合理分组,保证时间,教给技能。这样,合作学习才能有效的开展,真正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